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西医动态

组团援藏屡书“爆款”上海医生还给日喀则送了座三甲医院

时间:2018-08-03 15:34    来源: 中原健康网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16146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3日报道:伴随着缺氧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离开上海时肝功能指标就已达到临界值的茅腾几乎开始犹豫了,入藏三个多月,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范围的4倍,抛开家人不说,连上海的同学、同事都在劝他,“你就赶紧回来吧!”

茅腾来自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他是上海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成员。“接力棒”交到自己手里,看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前两批组员援藏成员的努力下有了进步,他不想提前“离场”。这里有“食不下咽”的食管癌藏民,有多发性肺包虫病患者,还有肺部肿瘤、胸部创伤病人。要丢下眼前的他们和未来可能罹患这些疾病的藏民吗?拿着自己的报告单,“病号”茅腾还是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让上海的朋友给自己寄点药,继续留在日喀则救治病人,带教团队。

在藏民眼里,上海“安吉拉”(藏语“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是因为有了上海医生的到来,本来要去拉萨看的病,现在留在日喀则就能看了,甚至有拉萨和外省的病人跑来日喀则找上海专家的,这在几年前还是无法想象的。

一年前,做结石手术,日喀则的医生会给患者行开放手术,创口15-20公分左右,术后9-10天出院。而这几乎停留在内地10年前的水平。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首席专家、上海市仁济医院泌尿科的张进为科室引进激光微创碎石技术,用小创口清除肾结石,让患者术后2-3天就能出院,而他们身上的伤口不足2公分。

“单打独斗”还不够,上海组团援藏的医疗专家们还组成“小团队”,让多学科协模式在当地发挥作用。在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里,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科的宋之君与上海市第一人民眼科的邱庆华、上海市五官科医院的耳鼻喉科李庆忠一起开展了西藏地区首例早产儿ROP(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日喀则地区首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喀则地区新生儿筛查的空白。

新生儿筛查不是“小儿科”的事情,邱庆华说,以早产儿ROP为例,一般早产、低体重、吸氧后的小儿容易发病,而有效的治疗窗口期为患儿出生后到足月预产期,如果错过就可能终身残疾。因此在医院及时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从无到有,这样“里程碑式“的进步还在不断书写。

“以院包科”也是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创新之举。包括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在内的十家上海医院,先后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署了“以院包科”合作协议书,分别对口帮扶医院的10个科室,并对应成立了10个临床医学诊疗中心,成效显著。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的“西藏西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胸痛中心)”为例,成立尚不满一年,胸痛中心已屡屡发挥作用,挽救了多名危在旦夕的患者。

设立一个小目标,然后鼓足勇气使劲干。“输血“当地,打造带不走的援藏队伍是上海援藏专家们的又一项使命所在。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成员、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虞剑一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就发现,当地医务人员临床经验少,许多新的诊疗手段都无法开展。虞剑天天做“私教”,将教学融入科室的日常工作中,还为他们争取参加各种论坛和培训的机会,接触最前沿的诊疗理念。在他的努力下,科室里逐渐有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实战技术”更加扎实了。

事实上,“组团式”医疗援藏三年来,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的316项临床医疗新技术中已有115项实现本地掌握。即便援藏专家不在场,当地医务人员也能够独立开展,这其中,离不开“虞剑们”的鞭策和付出。

今年6月9日,喜讯传来,上海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三甲”,成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