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养生知识

秋季练功与养生二

时间:2017-09-19 18:24    来源: 中原健康网   作者:文辉 阅读量:10385   

秋季练功与养生

(二)

生活起居上

早卧早起,适度秋冻,防燥伤人

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宜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适当做一些晨练。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上了年纪的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早睡以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秋季早睡早起正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这一阶段的睡眠要求,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还可以起到防止疲劳乏困的作用。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得杂病。”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的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机体耐寒能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气候现状灵活掌握,冻得适度才行。尤其是年迈体弱的老者和体弱年少的儿童。另外,每天早晚可尝试冷水浴面,顺带用拇指摩擦鼻翼两侧迎香穴10~20次,可有效预防鼻炎和治疗鼻塞不通。

夏去秋来,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肃杀意境,一片“燥”意,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秋燥伤人的后果中医说是“伤阴”,西医说是脱水。中医认为,水为万化之源,是生命的摇篮,是“阴中至阴”,秋燥伤阴,伤津液,继而伤血。“秋燥”疾病,就是发生于秋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病因是感受秋令燥热病邪,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症状的基础上,伴见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表现为发热,有点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

饮食调摄上

以清淡和滋阴润燥为主,少辛多酸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人津液,造成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病症。

所以,秋季防“秋燥”,多食用滋阴益气、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洋参、桔梗、百合、杏仁、陈皮等;润燥养肺的食品,如蜂蜜、黑芝麻、白木耳、梨、莲藕、山药、红薯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喝粥进行调养。这些食物能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阴虚的基础上受燥邪的影响,使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外散,积累精气和营养。对减缓秋燥,防便秘,保护皮肤等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秋季养生饮食宜“少辛多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秋应于肺,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天肺气偏盛,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即多吃一些酸味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情志调节上

保持愉悦心境,切忌过度悲忧

深秋之时,气温肃降,光照时间渐少,枯叶凋零,草木摇落的红衰翠减残景最易让人产生凄凉、垂幕的悲秋情怀,人也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而悲忧最易伤肺。

这时应注意保持神志安宁,情绪乐观,千万不可恐伤悲思,应收敛神气,为冬令潜阳做好准备,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比如我们可以自己调节情绪,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例如唱歌、跳舞、习练健身气功、吟诗、作画、书法、撮影等活动,而习练健身气功时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我国素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可使一些忧郁、伤感顿消。

结语

秋天,自然界的万物都已成熟,是结果收获的季节。因此,人们秋季养生也应该与大自然相应,遵循秋季“养收”这一原则,在精神保养、运动养生、饮食调养、起居调理等方面采取自我保健措施,顺应秋季的变化规律,因时调摄,才能为冬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