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分析

医疗资源匮乏沪浦江东岸150万人口的看病难题怎么解

时间:2018-05-10 15:53    来源: 中原健康网   作者:苏小糖 阅读量:11260   

据《劳动报》报道,在浦江东岸,550余万常住人口的就医问题一直是上海市政府最牵挂的民生重点。随着医疗规划布局完善,大量三甲医院迁入浦东北部,然而仍有150万人居住的南部地区医疗资源比较匮乏。昨天,“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调查第二站来到上海市浦东医院,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处方”。

社区医生行不行

浦东新区医院布局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鲜明的“北多南少”特点。在其北部,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曙光医院、东方医院等大医院资源相当丰富。而在南面,常住人口150万人,却仅有浦东医院和市六医院临港分院两家大医院。由于地域覆盖面积达860平方公里,南部居民要去北部或者浦西市中心看病,单程交通时间长达2小时;到南部两家大医院就医,也至少要1个小时路程。

推行分级诊疗,让南部居民就近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从理论上说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在现实中,老百姓却不时有疑虑:社区医生行不行?

统筹门诊无缝对接

其实,这些居民的担心,也是大医改背景下老百姓的普遍忧虑。为了破解卫生改革的难点,让社区全科医师具备“像外国全科医生一样”的精准分诊和诊疗能力,从2015年起,浦东医院在全市首创“全科统筹门诊”。该门诊由11家社区的全科医师轮流坐诊,对于慢病管理需要阶段性评估、普查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等的患者,开展全科专科协同诊疗的预约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无缝隙对接。一个社区医生进了“全科统筹门诊”,相当于在业务上经历“魔鬼式训练”,各种疑难杂症让全科医生大开眼界。

据悉,浦东医院在复旦大学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支持下,通过引培并举,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行业模范。这些专家资源成了“全科统筹门诊”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全科统筹门诊”的实战操练,一批可以独当一面的基层骨干力量得到迅速成长,使得在浦东医院看病后的患者,经过转诊流程后回到社区依然可以获得“一诊到底”的全程式服务,由此推动浦东医院的患者向基层分流,实现把全科疾病留在社区。

全程随访“一诊到底”

家住六灶镇的黄阿姨,乳腺癌术后13年,近一月,胸壁疤痕逐渐增厚变宽,局部发痒、疼痛。签约医生接诊后,带她来到浦东医院全科统筹门诊,实时请乳腺外科专家李永平主任会诊,经诊治后转入乳腺专科行疤痕切除术、局部游离皮瓣胸壁修复术。手术结束后,由乳腺专科李永平主任再转诊至社区医生,换药、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等都可在社区由全科医生完成,免去了患者多次往返区域医疗中心。

书院镇朱老伯突发严重腹部疼痛,被送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拍片发现是肠梗阻。吴医生意识到严重性,马上将朱老伯的病情通过微信发给了浦东医院胃肠外科全应军主任。作为全科和专科协作项目和胃肠肿瘤MDT团队成员,吴医生和全医生之前有过多次合作交流。全应军认为梗阻部位在大肠远端,不排除大肠癌可能。朱老伯随即由社区经优先转诊,被直接收治入浦东医院病房。果然,进一步CT检查发现老人直肠内距离肛门10cm的地方长有一个5cm大小的肿瘤,已完全把肠腔堵塞。必须马上解除肠道梗阻,但81岁朱老伯年事已高,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急诊手术风险大,而且急诊手术因为没有肠道清洁,只能在腹部做一个造瘘口。最终,全医生联合内镜中心付白清主任,在急诊肠镜下为老人放置肠道支架解除梗阻,再实施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伯恢复顺利。

今年2月,常规随访中,吴医生发现老人肝脏B超提示肝内出现两个新的病灶。这一异常结果很快上报,浦东医院专家一致认为朱老伯出现了肝内转移的新病灶。进一步治疗后,目前朱老伯各项指标均正常,肝脏检查也未再见肿瘤。像这样的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存活期一般不超过半年,但在上下级医院紧密协作下,最终成功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